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助力库伦旗先进苏木代西花嘎查打赢脱贫攻坚战综述 ​ 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 2021-03-02 10:01:26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近年来,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按照自治区党委、通辽市委的总体部署要求,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核心,以产业扶贫和健康扶贫为重点,“靶心不散”、“响鼓重槌”,协助库伦旗先进苏木代西花嘎查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凝心聚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健康扶贫+教育扶贫

补齐贫困村的健康短板

库伦旗先进苏木代西花嘎查是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包联贫困村,该村常住人口245户、864人口,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10户、366人口,属于库伦旗重点贫困村,全村110户贫困户中有一半家庭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拔除穷根必须先拔除病根。针对代西花嘎查的实际情况,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充分发挥高校附属医院临床教学优势和服务地方的辐射带动作用,将“健康扶贫”和“教育扶贫”相结合,为村民建立健康档案、免费培训乡医、安装医学检查终端设备、完善村卫生室功能、建立乡医一对一沟通联络机制、开展义诊活动,改善代西花嘎查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努力补齐当地村民健康的一块块短板。

1.jpg

远程医疗平台服务和消费扶贫签约仪式现场

2.jpg

2019年“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守初心、解难题、助扶贫、庆丰收”主题大型义诊活动


医院出专家、包食宿,免费为通辽地区乡村医生进行临床理论和技能培训。截至目前,医院累计投入600余万元,培训乡村医生13160人次,通辽市乡村助理执业医师临床技能考试通过率由2017年的31%提升至2018年的76%,通辽市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技能考试通过率从2018年的64.19%上升到2019年的72.95%。医院乡村医生培训项目得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中医药管理局的高度评价。2018年,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授予国家级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与考官培训基地,被中国医师协会乡村医生分会正式授牌“乡村医生培训基地”。

3.jpg

由通辽市卫计委主办、附属医院承办的第八期通辽市乡村医生临床技能培训班

4.jpg

附属医院承办2020年度通辽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操作人员培训工作


医院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医联体 + 医疗服务云平台 + 乡医培训”模式已在通辽市基层全面推广,收到良好成效。截至2020年,医院医学检验、医学影像、远程医疗服务、病理、心电网络、健康管理等“六个云平台”完成与全市24家二级医院、87家中心卫生院、213家嘎查、村卫生室的直连对接,逐步建成了纵向贯穿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横向覆盖疑难重症诊疗、急诊急救、治未病、康复的多维度、三级联动的区域医联体服务网络。

5.jpg

附属医院举办2020年度通辽市基层卫生人才提升能力培训项目暨苏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骨干全科医师、骨干人员、乡医培训班 巴图德力根院长在开班仪式上致辞


2019-2020年,医院党委书记布仁巴图带领医疗专家团队100余人次,先后到代西花嘎查开展大型义诊活动3次。专家们耐心解答当地群众提出的健康问题,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给予群众正确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指导,细致地进行常见病、慢性病的咨询与诊断以及疑难病症的筛查和治疗工作。医务人员为患者免费测量血压、测心电图、血液分析(血常规,肝功,肾功,血脂,血糖,凝血等6项)、彩超(包含腹部彩超,颈部血管彩超,心脏彩超等5项)检查,并为45岁以上人群建立健康档案,建档人数共计200人,义诊免费发放治疗药物60余种。三次大型义诊活动,累计费用30余万元。

6.jpg

2020年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共抗疫情在行动,扶贫义诊暖人心”义诊暨主题党日活动

7.jpg

义诊活动期间 送健康到百姓家

8.jpg

附属医院大型义诊活动现场

9.jpg

附属医院医生为当地群众做彩超检查


产业扶贫+消费扶贫

谋划富民兴村的长久之策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抓手,发挥基层党组织和驻村工作队的力量,将特色资源打造成特色产业,推动形成特色品牌,努力让村集体经济强起来,农民富起来。

10.jpg

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布仁巴图慰问当地贫困群众

11.jpg

附属医院纪委书记康曙光、纪委综合办公室主任翟宝国慰问当地贫困群众


依托代西花嘎查的区域特色资源,发展特色农业,组织群众种植地瓜、荞麦等作物,发展规模化养牛业。驻村工作队通过协调相关部门成立了代西花嘎查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并与内蒙古弘达盛茂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订单农业和消费扶贫战略合作协议,形成了“党建引领+合作社+企业+农户”的产业富民模式。通过订单农业、消费扶贫、电商扶贫、农产品展销等方式为广大农牧民开辟增产增收新路径。如今,代西花嘎查的地瓜、荞麦等农副产品已远销北京、辽宁、吉林等地,切实帮助群众将他们的农副产品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收入。

1.jpg

代西花嘎查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田哲深入田间地头了解百姓地瓜种植情况

2.jpg

田哲在宣传推介当地特色农产品


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与代西花嘎查签订消费扶贫协议,以为医院2300多名职工办福利的形式,采购代西花嘎查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特色农副产品。2019、2020两年,医院消费扶贫累计金额40余万元,采购地瓜8.2万斤、荞面4.2万斤,村上合作社共盈利6万余元。消费扶贫让代西花嘎查吴青远家的地瓜卖上了好价钱,尝到甜头的他,去年又种了12亩的地瓜,他说:“驻村干部给我们找销路,销路渠道不愁,种地的胆子更大了,就想多种点。”


   强化基层党建  把党的政治优势、

组织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优势

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医院党委深知要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第一书记是“主心骨”。2019年,选派医院纪委办公室田哲同志到库伦旗先进苏木代西花嘎查担任第一书记、工作队长,督促第一书记坚决落实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效形成“头雁”效应,为当地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夯实组织基础。

驻村期间,第一书记田哲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组织“双书记”周例会、每月党日活动及村民代表大会,开办学习讲堂,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围绕脱贫攻坚及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他带头推进代西花嘎查农牧民素质提升,指导制定新的《村规民约》,组建代西花嘎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赌禁毒会等组织并建章立制,引导群众全面转变思想观念、改变居住环境、改变陈规陋习、帮助农牧民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握过你的手,才知道你的忧;进过你家的门,才懂得你的愁。驻村期间,田哲不忘脱贫攻坚的初心和使命,扎根基层,访村情、察民意,点燃了贫困家庭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用不倦的脚步拉近与梦想的距离,用心底的热度融化最后的坚冰,代西花嘎查1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2021年2月6日,农历辛丑牛年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时,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院长巴图德力根、纪委书记康曙光到库伦旗先进苏木代西花嘎查走访慰问包联贫困户。走到村民铁柱家大门口时,大家注意到一个红彤彤的喜字贴在他家的门上,原来是他45岁的儿子几天前办了婚礼。“党和政府帮助我们家脱贫,现在日子越过越好了。我们唯一一个儿子有小儿麻痹症,前几年生活都不能自理,得感谢附属医院,接他到医院治病,住院40多天,一分钱都没要。现在他的病好多了,前几天还娶了媳妇。”说起这些,老人的脸上洋溢着喜悦。

3.jpg

附属医院张青山副院长为身患小儿麻痹症的卜占军检查身体

4.jpg

附属医院医生为卜占军做康复治疗

5.jpg

卜占军和他的母亲感谢附属医院院领导亲自登门慰问


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将以脱贫不脱帮扶的担当,弘扬“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继续协助代西花嘎查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文字编辑:党政综合办公室 甘丽娜

图文排版:党政综合办公室 包艳秋




蒙医药之都官方微信公众号
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蒙医药之都官方小程序
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官方小程序
蒙医药之都快手官方账号
使用快手扫描二维码,关注@展会
蒙医药之都抖音官方账号
使用最新版抖音扫码,关注@展会
蒙医药之都官方微信订阅号
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官方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