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蒙医整骨学是蒙古民族发展与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也是我们伟大祖国医学宝库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不是从西藏传来的,也不是从印度传来的,更不是从西欧等其它国家传来的,而是蒙古民族自己在劳动实践中创造发明的独特的一种治疗技术。
中国蒙医整骨学术思想是科尔沁草原包氏蒙医整骨世家五代人经过230多年来传承下来的蒙古民族整骨医术的结晶,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蒙医整骨学术思想中蕴含着草原文化的思想,它强调整体观念,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注重医生和患者的和谐,注重患者与自身关系的和谐,注重“以人为本”、“以和为贵”、“天人合一”的草原和谐思想。
把骨折手感复归后及时用松木等木料做的小夹板和压垫,用三条寸带外固定。这种外自固定法是弹性固定,相对固定,活动固定,稳定固定相结合的一种人与环境和谐相应的顺其伤肢结构弹性,重视人的自控本能的点、线、面统一整体的,既保持骨折的“静”,又保持伤肢的“动”的固定疗法。
加压点、捆扎的线、稳定的面等外自固定方法为骨伤病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结合,使伤肢自我修复创造良好的条件。这种固定法在横向上富有一定的弹性,适应肌肉自我活动时的压力变化;在纵向上具有较好的韧性,能够起到外自固定的支架作用,整体上达到三点挤压创面、矫形和杠杆作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内静外动,动静结合、保持平衡,它是一种动力平衡,是以动制动的原理。
夹板是捆在肢体外面,它的固定力是来自肢体内部,是外力通过内力而起作用的。这是适应肢体的生理需求,符合外固定的力学原理,保证整复效果,加快骨折的愈合。
“三、六、九”结合的“三元”喷酒整骨术是“心”要稳定,“气”要十足,“力”要适当,“劲”要到达,“手法”要灵活,“操作”要熟练,“速度”要细快,才能行之有效的。
对骨折分三期治疗,基本原则是:
一、骨折初期(1-2周):化瘀活血,温经通络,消肿止痛“静”为主;
二、骨折中期(2-5周):补益肝肾,补骨生新,续筋接骨“静”与“动”结合为主;
三、骨折后期(5-7周):补气养血,修复伤肢,功能恢复“动”为主。
治疗时,喷酒按摩,对症用药,调节饮食,功能练习,同时分三期进 行,治疗始终九结合。
治疗骨伤过程中,加强齐木·特吉格勒、赫依·阿古如,朝格·苏力德,并意念运动,体力运动,呼吸运动,同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