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格吉日呼,呼伦贝尔市蒙医医院院长。多年来,他用“悬壶济世”的医者仁心守护草原上牧民的健康,更为蒙医药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
德格吉日呼1965年出生于兴安盟扎赉特旗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德格吉日呼聪颖好学,1981年,年仅16岁的他考入内蒙古医学院蒙医专业,毕业后分配到扎赉特旗蒙医医院任住院医师。
1989年3月,德格吉日呼调入呼伦贝尔市蒙医学校临床教研室任教,教授西医外科、内科、皮肤科、诊断学。从一名教师到教研室主任、教务科科长,他踏踏实实,任劳任怨,一干就是14年,无论是教学还是管理,都干得有声有色。2000年7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2003年5月,组织上安排他任学校门诊部主任。全校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份难差、苦差,但他二话不说走马上任。工作中他时时关注民族医药政策,紧紧抓住国家、自治区扶持蒙医药发展的机遇。
2010年,市蒙医医院建成后,德格吉日呼担任院长。上任后,他带领医院班子共同研究确定了“人才立院、科技兴院、质量荣院、特色强院”的发展战略,按照“传承、立本、诚信、创新”的办院方针,在发展中找准定位,突出特色,开拓创新。
蒙医医院坚持走康复、养生、保健的特色发展之路,其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特点突显,老年、慢性病和康复患者日益增多。德格吉日呼将目光瞄向了养老事业,并探索医养结合之路,成立了老年病院和医养院,充分发挥民族医院的特色和优势。
作为我市蒙医药国际交流合作中心,近年来,蒙医医院积极开展与蒙古国、俄罗斯的交流合作,不断扩大蒙医药的国际影响力。8次派医疗专家团赴蒙古国开展大型义诊宣传活动,共诊治患者5000多名。接诊蒙古国、俄罗斯等国患者570余人次。2015年在蒙古国东方省建立中蒙协作医院,已为蒙古国、俄罗斯培训传统蒙医诊疗技术人员64人,并多次开展蒙医药国际学术交流合作。
作为内蒙古第九队蒙中药资源普查队队长,他带领队员完成了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项目,采集了各项普查数据及野生蒙药种植。自2016年开始建设道地蒙药材种植实验基地。在多年的科学实验中成功驯化栽培了6种道地蒙药材,并申请2项专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今年起,自治区蒙医药标准化项目“蒙药材蓝盆花、多叶棘豆、小白蒿生产规范及标准制定”,开始进入具体实施阶段。他带领班子成员多次考察鄂温克旗锡尼河东苏木和巴彦嵯岗苏木等地详细了解和查看,从地形、土壤、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为蒙药标准化种植基地进行选址,最终选定东苏木为呼伦贝尔道地蒙药材标准化种植科技示范基地与种子种苗基地,并制定蓝盆花、多叶棘豆、小白蒿、悬钩子木等道地蒙药材良种繁育技术规范和种子种苗标准。
作为多个项目负责人及学科带头人,德格吉日呼对创新工作提出总体部署,以“振兴蒙医药发挥特色优势”为主题,搭平台、建机制、严管理、重激励,在诊疗项目、古籍和验方研究、科研项目和成果转换及申报专利等方面为切入点,推动“五疗创新工作室”发展2016年11月,市蒙医医院晋升为三级乙等民族综合医院。作为院长,他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要全面发展蒙医药事业,必须多管齐下,多策并举,狠抓各项业务能力提升。2017年蒙医五疗科被评为自治区领先学科、医院被确定为第二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19年被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首批蒙医中医名院。
他努力钻研业务,致力于蒙西医结合的诊疗和科研,在反复多次的临床实践中,摸索出一套独特的治疗方法。他擅长风湿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性头痛、高血压病、皮肤病、小面积烧伤等病的治疗,治愈率高,而且无痛苦、疗效快、花费少,深受患者欢迎。他2016年获得自治区“草原英才”荣誉称号,2017年获得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2017年被评为全国少数民族医药工作表现突出个人,2018年被评为自治区北疆管理英才。
如今,德格吉日呼正满怀热情地带领全院职工投入到更高更强的发展目标中,继续谱写蒙医药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